摘自湖北酒业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白云边销售收入78.3亿,同比增长1%。尽管未能达到预定的百亿目标,尽管增速放缓,但是白云边酒业还是表现出了出众的战略韧性与适应市场形势的主动调适能力。
1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白云边销售收入78.3亿,同比增长1%,未达到既定的82亿目标,这意味着白云边增势趋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缩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过去一些曾实现快速增长的名酒品牌,在近年来也有“缓增长”乃至“下行”趋势。
2016年,中国白酒产业达到了产能高峰,当年产酒1358万千升,此后逐年下降,到2018年产能降到1000万千升一下。2024年,降到414万千升,较2016年累计降幅达70%。
不过与此对应,名酒企业却处于扩产态势,直到2024年,茅台也出现了产能减缩—— 2024年全年茅台酒基酒产量约为5.63万吨,同比减产约900吨,这是茅台酒近年来首次产量收缩。
与之相应的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名酒企业,继价盘下降之后,也有多家企业出现了营收、净利的缓增或者下行趋势,且这种趋势有扩大的风险。
长期占据白酒行业第三位置的洋河,也在新形势下面临下降风险。
数据显示,洋河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约为275.1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02.83亿元下滑9.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92%至85.7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7.39%至83.97亿元。
珍酒李渡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67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归母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大降43.1%。若剔除一些价值变动以及股权激励等因素后,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增长3.3%。
也就是说,珍酒李渡在去年仅仅实现了营收与净利的微增,大不如此前的发展状态。在上市的第一年,珍酒李渡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0.06%,
“珍酒李渡的营收主体,以珍酒为主,而珍酒增势不再,与酱酒热的降温以及名酒整体遭遇的消费需求下降有关。”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舍得酒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同比下降24.41%;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滑80.46%。
对于业绩下滑,舍得酒业称,主要受制于行业需求收缩及公司主动调整策略的双重影响。
“无论是一线名酒,还是准一线名酒,都面临一场由于消费需求侧变动而带来的大考。”湖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远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成为关键。在风急浪高的新环境下,还是如同过去那样走扩张型发展路线?还是因时而变、走稳健型的发展道路?这对所有酒企而言都是一个难题。
很显然,白云边在新的周期内,选择了稳健型的发展之路。
2
在上一轮酒业调整期内,白云边同样选择稳健,并借此安然度过行业危机。
2012年,白云边的营收突破40亿。巨大利好之下,地方政府也希望白云边能够再接再厉,扩产增效,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
2012年10月,白云边与松滋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实施“2211”工程,计划投入20亿增加产能,目标达到百亿销售和10亿税金。
但恰于此时,以“禁三公”消费为起点,酒业进入了一轮因消费端调整而引发的“波动”,名酒纷纷面临价格倒挂、产销波动的巨大危机。
此后数年,白云边销售收入一直在40亿元左右徘徊,未能达到预定目标。
“很显然,在那个茅台价格都倒挂的年代,作为省级强势品牌,白云边自然也不能够逆转行业趋势。”有熟知企业决策内情的经销商认为,白云边转向了压缩低效产能、聚焦核心产品,逐步淘汰利润率低的口粮酒,集中资源培育年份酒系列的整体发展策略。
也即压缩——聚焦——突破,整体上以“稳健”为宗旨。
在市场布局上,白云边致力于巩固省内基本盘,通过密集网点布局(如湖北市场渗透率达90%以上),以高性价比产品锁定本地消费者,持续挖掘省内市场潜能。
伴随着2016年后名酒回暖,白云边一边借助于行业大势,另一边借助于自己的深耕策略,稳健向前,逐步扩张。
例如在省内市场,无论是城区市场还是乡村市场,无论是大型连锁超市还是小型零售店,白云边借助于扎实的体系化动作,全面开展了价格、陈列、氛围监测和记录,这势对领导层提出的终端分类、牢抓终端策略的全面落地。
扎实推进之下,2018年1——11月,鄂东片区销售额增幅达到23%。
同一年,湖北省内江汉片区深入推进产品陈列,其中十堰丹阳市场完成了8个乡镇95%以上的铺市率,年销售额也同比增长20%。
白云边针对省外市场,则选择性扩张:利用交通便利重点突破周边省份市场。
2018年,白云边在豫北兰考市场完成年度销售任务超20%;豫南片区则针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其中汝州全年回款创新高,全年“4星”增长40%,“12年”增长80%,“15年”增长40%;新县市场全年“12年”增长达90%,“15年”增长108%,回款增长超50%。
白云边酒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梅林就此表示“新时期即将到来,2018是白云边新型发展期的元年。”
到2019年,白云边全年销售额正式突破50亿元大关,标志着其完全走出“调整期”,以稳健姿态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3
从2014年后稳住阵脚道2018年实现回暖,白云边在上一个行业调整期以主动的战略调整和“稳健”作风赢得了市场,成就了又一波增长。
那么面对2023年后消费端的巨变、面对名酒企业普遍性的价盘波动以及缓增长乃至下行压力,白云边又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产品层面,白云边采用错位定价、聚焦核心的策略,聚焦年份酒系列:以20年陈酿为核心单品(2024年销量149.36万箱,增速14%),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主攻100-300元中端市场,广东市场年份酒平均箱价同比提升112元,通过高性价比避开与高端名酒 的正面竞争。
在产品个性上,强化兼香型定位:突出“中国兼香白酒首强”标签。
其次在渠道体系上进行深度调整,“一线三点”终端布局:聚焦酒店、宴席、团购三大场景,重塑流通渠道;压缩渠道层级:减少经销商加价环节。
第三,布局方面,在巩固本省大本营市场的同时,向广东、河南等湖北务工聚集地积极渗透。
2024年,在湖北省内收入占比超60%,武汉单城销售额达17亿元,通过密集网点覆盖(渗透率超90%)维持基本盘稳定。
在总体战略目标的实施上,强调依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
董事长梅林主导“稳增长”策略,将2024年目标从百亿调整为82亿元,强调“提升产品均价”而非规模扩张,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3%;在品牌营销上采用保守化策略:广告投放聚焦触达率高的媒介以及终端促销,保障投放的性价比。
在这一系列“稳健型”战略之下,白云边在2024年度保持了真正的“缓增长”,虽然增长率只有1%,但是白云边保证了健康的现金流,同时核心单品20年陈酿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行业调整期来临之际,稳住比增长更为重要,健康的现金流比营收规模扩大更重要。”湖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远认为,正如同巴菲特等投资大亨秉持的“稳健而保守”的投资策略一样,不追求最高的扩张规模与最高的利润,而是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增长,才造就了一代投资串起。
白云边也正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企业核心精神,践行着“稳健”而非单纯追逐规模和速度的发展理念。